9月6日,北京法院审判团队建设系列推介第三场专题发布会在朝阳法院亚运村人民法庭召开。会上朝阳法院介绍了组建道交案件速裁团队和破产案件专业审判团队及运行的具体情况。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朝阳法院通过组建道交案件速裁团队,开展要素式审判,交通事故案件平均开庭时间缩短30%。根据改革要求,朝阳法院通过组建速裁、专业两类为主的审判团队,建立辅助事务、专家咨询、智能办案三个平台,裁判质效进一步提升,今年前8个月已结案82733件,较2016年同期增加3.6万余件。
朝阳法院亚运村法庭副庭长吴薇就是道交案件速裁团队的一员,在团队运转中,调解员、法官助理、书记员剥离了全部业务类辅助工作和事务类辅助工作,通过对审判要素的解构,实现了要素式调查、要素式庭审、要素式判决,同时通过大量适用小额程序、推广表格式判决,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2017年,吴薇法官审判团队审结案件1076件,相比团队组建前“一审一书”的模式,结案量提高了92%。同时,道交案件的调撤率达56%,较2016年朝阳法院道交案件的平均调撤率高出近20个百分点。前不久,吴薇法官审判团队被授予北京市法院模范审判团队。
据统计,朝阳法院共组建民商事速裁团队26个,2018年上半年结案20705件,23%的民商事法官完成了48%的民商事审判任务。2017年以来,适用小额速裁程序审结案件11885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66.1%,同时,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了14天。
此外,朝阳法院还为审判团队搭建了事务工作、专业支持、智能办案三大辅助平台。即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分流送达、排期、卷宗扫描和归档等审判辅助事务;通过建立法官会议制度、专家研讨制度、行业咨询机制为案件审理裁判、前沿问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通过在办案中应用类型化案件“智能审”、裁判文书“智慧眼”、审执工作“事务通”、语音转写“精准记”等智慧法院建设模块,促进工作规范性和质量、效率的大大提高。
北京市高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赵瑞罡表示,朝阳法院是北京市、乃至全国收案量最大、审判任务最重的法院之一,该院审判团队组建的成功经验,对于人民法院寻求提升审判工作质效、破解案多人少矛盾的路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经过基层司法实践和超大体量案件运转检验的团队运行模式,可以说更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